广东开放大学 | 广东老年大学
理工新闻
学院动态
媒眼理工

快速通道

VPN 校历 公众号

学院动态

【“十五五”规划大家谈①】学校党委书记幸小涛:坚持“六化”发展
发布时间:2025-11-12        作者:幸小涛       审核:校党委        编辑:宣传统战部        来源:校党委         点击:

编者按: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,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。为做好学校事业发展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,现开设《“十五五”规划大家谈》专栏,广邀学校领导干部和师生谈思路、提建议、说期望,为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。


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,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、高水平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。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主抓手,持续深化“职继普”融通一体化发展,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取得新突破,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贡献力量。

深化融通贯通,做实一体化发展

一是以“一套标准”推进横向融通,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同频。着力统一教学管理规范,一体化设计并实施教师工作量核定办法。一体化调整优化专业结构,制定(更新)各专业学分认定规则,实现职业教育固定学制与开放教育弹性学制并行管理与有效衔接。

二是以“一条链子”推进纵向贯通,实现中高本无缝衔接。针对中职、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的衔接,研制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,明确各阶段课程目标、内容与考核要求。建立标准化的中职、高职与开放教育本科课程学分认定细则,从管理机制上保障人才成长“立交桥”的畅通无阻。

三是以“一个理念”推进双向互通,实现学习者能力和学历双提升。强化系统观念,统筹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继续教育协同创新。依托开放教育、职业教育的专业资源,发挥体系办学优势,广泛开展职业培训。同时,深化书证融通,结合省1+X证书制度,建设一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优质课程资源。推进学习者学历与非学历学习成果互认和转化。

创新工作机制,实现效能化发展

一是以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增动力。落实依法治校,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,以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为依托,以学术委员会、“双代会”、理事会等为支撑的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体系。不断完善“党委领导、校长负责、教授治学、民主管理”的治理格局,激发办学动力,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。

二是以创新工作机制促发展。围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,深化学校各项工作机制改革。优化整合内设机构职能配置,理顺部门职责关系,开展规章制度“废、改、立、释” 工作,梳理优化重构业务流程,以机制创新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。推进二级分配改革,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,实现学校运行效能最大化。

三是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激活力。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“德能勤绩廉”考核评价体系,坚持把“德、成果、贡献度、以校为家、以师生为本”作为培养干部和选人用人的“五个维度”。深化教师评价改革,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引导支持力度,突出创新能力、质量、实效、贡献导向。

提升办学能力,强化特色化发展

一是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。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,涵养良好校园政治生态。强化思想引领,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。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以组织体系建设为抓手,夯实基层战斗堡垒。完善党建工作机制,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。

二是以“双擎牵引”为动力。以省强特色高校建设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“双擎牵引”为抓手,形成开放教育强特色、职业教育高水平协同发展新格局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做强老年学等重点学科,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匹配的高水平专业群。抓准产教深度融合着力点,大力开拓校企协同育人新局面。加强国际合作交流,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和职教出海,开拓海外培训。

三是以干部教师队伍为依靠。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、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工程、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、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工程、干部能力作风融合提升工程、干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程、数字赋能干部人才储备工程等七大工程,全方位提升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。

建强办学体系,坚持协同化发展

一是增强组织力。强化省市县开放大学间的联系和协同,形成省级引领、市县协同、一体发展的事业发展共同体。健全体系发展协调联动机制,完善市级开放大学二级管理体制。推动基层开放大学努力建成区域学历教育、社区教育、老年教育、乡村振兴教育中心。

二是增强发展力。推动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在服务地方定位发展中找准办学发力点,凝炼办学特色,形成办学优势。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,探索未来学校、未来课堂、未来学习中心建设。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培育一批学习型社区建设典型案例,以开放教育新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。

三是增强服务力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,发挥体系优势和制度优势,在教育强省建设中找准坐标和明确方位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终身教育多样化的需求。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,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完善全省办学体系,推动提升办学体系基础能力建设水平。

创新数智赋能,推动数字化发展

一是提升数智教育水平。推进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教学应用,推动专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,加大对融媒体教材、虚拟仿真实验、新形态课程资源的建设。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打造学习新范式,构建“数字化+智能化”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。打造以核心课程为载体的智能化、精品化、多样化资源体系,引入智能化学习支持服务,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能力。

二是提升数智治理能力。以“数智融合”为导向,进一步深化校本数据治理体系,构建全域数据中枢。以“一数一源、数据共享、业务协同”为核心目标建设统一数据中台,建设校园治理智能中枢,打造高效协同的治理闭环。

三是提升师生数字素养。针对不同群体特征,分众化开展数智素养专题培训。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、数字化课程开发培训,推动教与学的模式革新。增设数字技能课程,鼓励师生参与数字创新项目,培育适应数字时代的人才。

服务终身学习,聚力体系化发展

一是建好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。完善资历框架与协同治理机制,优化学习成果认证与互认转换机制,统一学分银行学习成果学分值计量标准。实施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和学历双提升计划,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资历和学分互通互认,打造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“立交桥”。

二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。以网格化老年教育拓展终身学习新维度,优化五级办学网络,激发体系活力,努力将广东老年大学打造成老年教育主渠道、银发经济“催化剂”。探索引入社会力量,破解资源供给瓶颈。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,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。建立社区银龄智库,助力老有所为。

三是推广乡村振兴教育“云浮模式”。探索构建“专业+证书+平台+社会服务”新型乡村振兴教育机制。新增和优化涉农专业,坚持课证融合,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水平。建成覆盖全省的乡村教育办学网络,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乡村振兴教育师资队伍,建设一批区域性教学实践基地。


版权所有 2009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 联系电话:(020)83502785   招生咨询电话:(020)83505073  粤ICP备05008834号
学院信箱: xb@gdrtvu.edu.cn  党委信箱: dw@gdrtvu.edu.cn  校长信箱: xz@gdrtvu.edu.cn

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