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暑期,学校团委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行动号召,组织167支青年突击队、1600余名师生奔赴祖国各地基层一线,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精准对接县域发展需求,打出了一套“精准服务组合拳”,为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贡献青年力量。
科技为笔:以创新之力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
科技是推动乡村变革的重要引擎。学校青年学子立足专业所长,将前沿技术转化为乡村发展的“金钥匙”。人工智能学院“AI智慧导览”实践团运用前沿科技赋能乡村文旅,为乡村旅游等领域带来便捷化、智慧化导览体验,让游客更深入地领略乡村之美,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升级;工程技术学院(物联网学院)“数字义合——智慧文旅”实践团,结合“数字导游”和传感器产生的可视化信息,形成全方位、立体化、便捷化的文旅数字产品,提升东源义合镇旅游路线的数字化特色品牌;机器人学院“科技助力乡村振兴--无人机航测”实践团让科技成果在乡村航测、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,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为村落绘制高精度“数字地图”,为乡村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;经济管理学院“电商助农小黄人”实践团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,通过电商平台等方式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将乡村的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,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文化为脉:用创意之手守护地方文脉根与魂
文化是乡村的灵魂。学校青年积极行动,成为地方文化的“守护者”与“创新者”。社会工作学院“活力非遗——巷头木偶戏创新演绎践行者”实践团聚焦非遗文化,通过创新演绎与法律保护双路径,将古老的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,以新颖的表演和展示方式,让传统技艺重归大众视野;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“东源畲韵•双田文脉田野探源突击队”则深入田野,从追龙文化、畲族文脉等民俗传承,到鱼灯制作技艺、农产品品牌文创设计等实用领域,深挖乡村文化内涵,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,用创意让地方文化“活起来”“传下去”。
民生为本:以多元服务筑牢乡村幸福基石
突击队以民生需求为导向,活跃在乡村各个角落,提供多元服务。健康产业学院“急救先锋——乡村急救宣传突击队”深入乡村开展急救培训,为居民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,提高乡村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,为居民健康筑牢防线;机电工程学院(标准化学院)“木润潮韵——榕荫钱坑”实践团则聚焦水岸同治等行动,积极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,以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温暖,改善乡村生态环境;国际学院“外语传情,义教筑梦”实践团通过陪伴、教育等方式,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,拓宽孩子们的视野。
学校青年们以田野为教室,用行动作答卷,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,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中展现出的青春担当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
“科技助力乡村振兴--无人机航测”实践团进行无人机航测作业

“电商助农小黄人”实践团开展直播助农行动

“东源畲韵• 双田文脉田野探源突击队”采访采访蓝家拳传承人

“急救先锋——乡村急救宣传突击队”深入乡村开展急救培训

“外语传情 义教筑梦”实践团开展爱国主义、安全教育活动